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融媒新闻 > 自治区要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发展,创造性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工作重大命题,为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从理论层面来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创新成果;从实践层面来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及民族关系赋予新的使命和新的要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准确把握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各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中,在历史、心理、社会制度、政治文化等层面取得一致性或共识性的集体身份的认同。中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于历史上中国各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历史条件、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造就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认同,其核心的内容就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正是这种精神追求和价值认同保证了我们历经苦难走到今天。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各民族共同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奋斗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历史长期发展的必然产物。全党要牢记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的最高利益。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华民族命运所系、发展所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依据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国情和各民族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共同愿望,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满足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追求,又保障了中国各民族在统一的国家中共同享有政治平等、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各项权利。新中国建立初期,为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改变落后面貌,国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而各民族之间的帮助从来都是互相的,“三千孤儿入草原”“最好牧场为航天”等动人佳话,展现了各族人民手足情深、守望相助的情怀。进入新时代,为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上千万的扶贫干部深入农村牧区落实党中央扶贫任务,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真正关心各民族发展,把实现各民族平等和谐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坚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在交往联系中形成的一种和谐状态。当前,我国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活跃。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生产方式的调整,更多的非城镇人口进入城市,而且这种状况将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成为一种新常态,也使民族工作面临诸多新情况和新内容。2014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群众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民族互嵌是新形势下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思路,是城市多民族社区建设的新视角。相互嵌入不是简单地理解为混杂居住,而是要建立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和谐交融的民族关系,这是各民族共有的责任与义务。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沟通和感情,使各民族在更广阔的空间里获得更多发展机会,既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重要举措,必须抓紧抓好。(艾北疆)



通讯员:
信息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