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工作报告 > 高新区
索引号: 152900000000031/2023-00025 发布机构: 内蒙古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高新区
发文字号: 成文时间: 2023-01-31
公文时效:

2023年阿拉善高新区、乌兰布和示范区政府工作报告

在2023年高新区、示范区党工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2023年1月31日)

姜庆继


各位企业家,同志们:

刚才,存光书记全面总结了2022年各项工作,深刻分析了当前形势,明确提出了高新区、示范区发展的新思路、新任务、新要求。存光书记的讲话紧扣盟委、行署工作部署,紧贴高新区、示范区自身实际,政治站位高、分析研判准、系统谋划深、工作落点实,既着眼长远、统筹全局,又对标对表、突出重点,是做好今年各项工作的重要遵循。我们要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工委部署要求上来,全力以赴抓好贯彻落实。下面,围绕做好今年工作,我讲几点意见。

一、敢于担当、攻坚克难,以静水流深的稳劲,步入高新区、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刚刚过去的一年,成之惟艰、极为不易。面对疫情冲击和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和盟委、行署及党工委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用担当作为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用实干奋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呈现了“稳中有进、进中提质、质中向好、好中增优”的良好局面。

(一)抢机遇、提信心,经济发展“稳中有进”。一是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1%;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城乡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财政总收入同口径同比增长40.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同比增长29.4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6.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示范区财政总收入同口径完成1.37亿元,同比增长13.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完成0.65亿元,同比增长5.78%。二是市场主体稳中有进。全年在册市场主体总量达4715户,同比增长19.57%,较2021年末增加772户。在建项目133个,较2021年增长39个,占全盟29%。规上企业达74户,占全盟43%。以“真金白银”惠企利民,办理留抵退税13.5亿元,出口退税1.2亿元。出台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规模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成本下降0.31%。三是对外开放稳中有进。对外贸易涉及69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总额达25.4亿元,同比增长150%。中盐钠业、凯旋消毒线上参加第15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进一步扩展了全球销售网络和客户群体。四是国企改革稳中有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16家国有企业制度机制不断完善,布局结构持续优化,活力效率大幅提升,实现营业总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12.8%。四个“稳中有进”,稳住了高新区、示范区经济向好的基本面。

(二)抓项目、增动能,主导产业“进中提质”。一是重点项目进中提质。两区开工建设盟级重点项目35个,沪蒙能源百亿元重大项目进展迅速,灵圣作物1.4万吨农药及副产等9个项目建成投产或具备试生产条件。新能源总建设规模67.33万千瓦,大唐200MW光伏治矿等6个项目并网发电。二是招商引资进中提质。实施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引进和培育国能风光氢氨一体化等139个重点项目,协议引资376.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67.7亿元,招商引资工作综合考评全盟第一。“飞地经济”成势见效,4家企业落户飞地园区。三是产业升级进中提质。积极创建低碳园区,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6%,技改投资增长429.8%。犇星石墨烯、习尚喜金属钾及金属醇盐等新材料项目进展顺利,庆华集团、灵圣作物2家企业入围内蒙古民营企业100强,经济发展更具韧性和潜力。中盐电石、瑞钢联铁合金等落后产能有序退出,为工业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四是创新驱动进中提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7家,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家,创新型中小企业3家,实现零的突破。成功搭建阿拉善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高新区化工中间体特色产业基地获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中盛科技双还原剂低碳富氢冶金技术开发与示范项目获批资金支持1000万元,实现全盟“双碳”领域重大科研项目历史性突破。四个“进中提质”,提升了高新区、示范区发展质量。

(三)强服务、夯基础,发展环境“质中向好”。一是营商环境质中向好。全面推进“蒙速办·四办”,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97.9%,承诺压缩比率达89.11%。在中盐化工、沪蒙能源、庆华集团、中高化工等企业设立代办帮办服务点,变“坐等审批”为“审批前移”,实现政府与企业、服务与需求无缝衔接。丰富完善金融服务功能,帮助驻区企业争取金融机构投放信贷资金40.77亿元,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同比增长31%。闲置资源要素大起底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二是生态环境质中向好。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着力抓好乌海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林长制”“河湖长制”,大力推进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续建、黄河上中游阿拉善盟乌兰布和段阻沙入河生态修复工程,深入开展破坏草原林地违规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水平行动,全力推进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成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项目15项,启动高浓盐水资源化处置项目,全面开展超低和特别排放改造、VOCs深度治理,300万立方米应急池建成投用。全年,污水排放量下降124.1万吨,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至301天,优良率达82.5%,实现“一降一增”,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三是安全根基质中向好。国家、自治区和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43次,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三年行动集中整治攻坚战、重大活动节点安全防范保卫战、园区提升整改突击战、突发情况应急处置遭遇战“四场战役”,累计整改销号各类隐患问题17625项。聘请专业机构对61家化工企业开展“专家会诊”和“设计诊断”,有效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隐患排查能力,园区本质安全生产水平稳步提升。四是基础设施质中向好。加快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智慧园区、平安二期建成投用。苏吉至那格莱农村公路、苏海图路、瑞联大道延伸段等10条道路全线通车,贺兰区居民安全饮水及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如期完工,向德220千伏输变电站投入运行,贺兰区人行道路全面提质,城市形象更加靓丽。四个“质中向好”,彰显了高新区、示范区发展成色。

(四)办实事、暖民心,社会民生“好中增优”。一是民生保障好中增优。坚持将民生放在首位,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3%。发放各类民生补助资金483.13万元,惠及群众1865人次。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服务,发放援企稳岗返还资金、以工代训补助、技能提升补贴、创业担保贷款1833.73万元。二是公共服务好中增优。第二小学和第三幼儿园建成投用,新增学位1620个,持续强化“名师名校名园”建设,成立自治区首个信托模式教育发展基金,引进高端教育人才53人,2022年中考升学率位列全盟第一,第一小学被命名为“第二届自治区文明校园”。进一步健全完善医疗救助体系,发热门诊、传染病区ICU病房项目进展顺利。在巴彦木仁苏木成立全盟首家农牧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全民参保扩面专项行动有序开展,跨省异地就医实现直接结算。投放100辆“共享单车”,老百姓出行更加便利。三是乡村振兴好中增优。全年完成播种面积6.42万亩,实现粮食产量8万吨。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依托园区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开展企业与嘎查结对帮扶,建成标准化养殖场6座,30座温室大棚效益良好,联合嘎查渔庄、巴彦树贵鸵鸟养殖场项目投入运营。嘎查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00万元以上2个、60万元以上3个、20万元以上3个。四是社会治理好中增优。科学有效应对疫情冲击,在全盟率先向投身疫情防控的企业职工、群众志愿者发放防疫补助,共计851.47万元。与乌达区建立协同、高效、精准的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先后派出39名医护人员驰援呼和浩特、阿右旗、额济纳旗,累计捐赠疫情防控物资78万件,价值160万元,为疫情防控贡献了高新区、示范区力量。开辟助企稳产降存“绿色通道”,全力确保企业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正常运转。坚决贯彻落实“新十条”要求,持续全面优化各项防控措施,更加科学精准防控疫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铸牢,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持续深化,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四个“好中增优”,构筑了高新区、示范区美好家园。

同志们,过去一年,在疫情态势起伏反复、经济形势严峻复杂、转型升级充满挑战的情况下,我们始终保持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敢闯敢干、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干成了很多想干的大事,办成了很多难办的要事,一个个挥汗如雨的瞬间、一个个奔跑忙碌的背影、一个个奋勇争先的故事,筑起了高新区、示范区最美的风景,为我们在新征程上破浪前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增添了无穷信心。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盟委、行署和党工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各族干部群众勠力同心、接续奋斗的结果,是社会各界人士同心同德、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管委会向各位企业家和广大干部职工,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高新区、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志们,思危方能居安,知忧才能克难。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两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稳增长压力较大,传统产业仍在转型,新兴产业尚在培育;企业经营仍有困难,土地、水等发展要素支撑不强,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突出。二是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安全生产风险治理存在诸多“短板”,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不强,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金融等领域还存在风险和挑战。三是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有待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还存在薄弱环节。四是营商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对此,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决不辜负人民群众期待!

二、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时不我待的干劲,跑出高新区、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关于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存光书记已经作出部署,管委会的首要职责就是把这些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变为现实。我们要准确把握党工委对大局大势的分析研判,聚焦“七个坚持”,围绕“六个心中有数”,立足高新区、示范区的比较优势、阶段特征和短板瓶颈,顺应大势、扬长避短,在稳中求进的基础上稳中快进、稳中优进,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扎实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一)围绕“一个目标”,全力以赴推动国家高新区创建。我们要更加突出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着力打造带动区域、辐射周边的科技创新高地。

一是实施国家高新区创建提速工程。持续抓实抓好科技部以升促建资料汇总、现场准备、氛围营造等工作,重点在完善政策环境、补齐短板弱项、加强沟通对接上下功夫,力争今年迈出实质性步伐。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要求,大力培育新产业和新业态,抢占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

二是实施创新力量厚植工程。深入实施“科技兴蒙”行动,积极争创国家级孵化器和技术创新中心,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发中心、新型研发机构,力争年内将阿拉善高新技术孵化园打造成国家级孵化器,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自治区级绿色工厂2家、重点实验室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自治区研发中心达到20家,为创建国家高新区提供科技支撑。

三是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重点支持骨干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通过“揭榜挂帅”组建联合体,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重大成果落地转化,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和“瞪羚”企业,确保年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0家,形成龙头企业支撑引领、中小企业众星拱月的科技创新集聚圈。

四是实施数字园区建设工程。全力打造智慧园区,持续优化经济管理、智慧招商、环境保护、安监应急、能耗监测、交通物流等模块功能,打通政府与企业数据连接壁垒,实现园区运行状态全面感知、预警预测,搭建智慧园区运营“大脑”。不断拓展智慧园区平台功能,建立“政府引导—平台赋能—龙头引领—机构支撑”联合机制,依托自治区“万企登云”普惠性云服务平台,推动大数据融合应用,加快企业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逐步形成一批数字化标杆企业,培育一批数字化引领产业。

(二)守住“两个底线”,多措并举提升安全环保水平。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扎实推动乌海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统筹发展和安全,居安思危、警钟长鸣,着力营造生态美好的发展环境和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一,牢牢守住绿色发展底线。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打造全域生态安全格局。

一是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大治理。不断丰富“环保管家”与“一企一策”治理模式,完成庆华煤化三期焦化超低排放改造,五新化工、立威生物等15家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推动68家企业排放限值全部达到国家标杆值。积极推进40家企业大气环境监管“技防”系统建设,逐步实现生态环境监管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采取突击检查、节假日巡查和日常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空气质量提升专项行动,确保大气优良天数优于周边园区,优良率达到83%。加快推进高浓盐水“近零排放”,提升“减量化”运行效率,优化企业污水预处理设施,力争减少20万立方米浓盐水排放量。按时完成中盐灰渣场闭库工作,确保通过验收。狠抓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推动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不折不扣整改到位。

二是深入推进黄河流域大保护。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实施清淤疏浚、岸线防护、滩区治理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续建项目,着力打造“生态”实力名片。认真落实“林长制”“河湖长制”,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重点实施森林植被恢复、内蒙古西部荒漠综合治理一期、示范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和退化草原生态修复项目,治理面积5.48万亩,切实筑牢黄河流域生态屏障。

三是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大发展。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实施能效对标和能效“领跑者”行动,开展能耗产出效益综合评价,确保新建项目符合“十四五”能耗强度要求、达到能耗强度约束性目标,增添绿色发展新动能。推动工业企业实施“节约用水能力提升建设”,逐步实现水循环梯级利用,鼓励企业积极申报自治区级节水型企业、自治区级节水标杆企业。推进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拓展固废综合利用渠道,探索建立基于区域特点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模式,着力提升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

第二,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时刻绷紧安全发展这根弦,更加高效统筹好发展与安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确保高新区、示范区全域安全、全程安全,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一是着力打造规范化管理新防线。聘请安全管理专家团队驻园指导,为园区安全发展、重大事项决策等方面提供技术和人力支持。强化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自建房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排查治理,深入开展化工产业“一园一策”和“一企一策”安全整治提升工作,对61家化工企业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巩固提升,对51家涉及188个重大危险源企业开展安全风险集中整治,有序推进特勤消防站、危货运输专用停车场建设,着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二是着力打造数字化安全新体系。依托智能装备、数字技术,加快推行“应急+物联网”应用,在大中实业、灵圣作物、世杰化工等12家涉及硝化、氟化、重氮化工艺企业,推广应用“微管道反应器”等先进技术,全力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数字化”转型。扎实推进智慧园区、危险化学品风险预警监测系统和企业端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园区风险管控能力。

三是着力打造标准化建设新格局。重点推进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等关键项目,强化应急救援联防联动,完善灵圣作物、沪蒙能源2家企业消防队和61家企业工艺处置队建设,组建危险化学品、森林草原防火、洪涝、地质灾害等骨干救援队伍,加大应急管理人员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和综合应急业务能力培养,开展全灾种综合应急实战演练2次及各类应急演练2000次,支持嘎查和社区建设应急救援服务站,打通应急救援“最后一公里”,着力构建“大应急”“大安全”工作格局。

(三)聚焦“五个主业”,坚定不移壮大现代化工产业。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主动服务融入自治区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向,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动能转换取得新突破,着力打造工业强区。

一是聚焦煤化工产业,走升级再造之路。精心做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这篇文章,坚持以化为主、以焦为辅,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工艺,着力发展煤基化学品、煤基新材料等煤炭深加工产业,力争中盐先进金属材料研发基地早日投用,积极推进庆华集团10万吨二甲基甲酰胺、20万吨合成氨投产达效,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壮大煤化工循环经济体系,让煤炭资源经过一系列的循环利用被“吃干榨尽”,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持之以恒推进焦化产业升级,加快节能降碳改造提质,推动庆华200万吨焦炉改造达产,中盛科技焦炉改造项目开工,全面推进焦化产业绿色升级。

二是聚焦盐化工产业,走巩固提升之路。围绕金属钠、氯酸钠等优势产品,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着力向核级钠、硼氢化钠、氨基钠、高氯酸铵等领域拓展。围绕补链强链,大力开发乙炔化工高端产品,延伸发展1,4-丁二醇等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求,谋划氢燃料电池、钠硫电池等储能产业,推动盐化工产业精细化、高端化发展。

三是聚焦精细化工产业,走集群成链之路。全面构建多化融合循环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已有煤化工、盐化工产品,加强原料互用、链式交叉的精细化工融合循环产业链,进行全产业链布局,配套引进补链强链精细化工项目,确保灵圣作物5万吨、犇星化学2万吨草铵膦投产达效,全力推动灵圣作物20万吨蛋氨酸、星氟科技6150吨电解氟化系列产品、至成科技甲醇(乙)钠、原甲酸三甲(乙)酯及废盐处理等项目早日开工建设,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

四是聚焦新能源产业,走扩容增量之路。坚持“新能源+产业”一体化发展,加快实施国能60万千瓦风光氢氨+基础设施一体化低碳园区示范项目建设,拓宽氢能应用场景,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有序推进绿能替代,稳步扩大消纳比例,推动清洁能源占比持续提升。重点推动中盐30万千瓦绿色供电、乌斯太热电厂绿能替代等7个新能源项目,着力提升新能源应用比例和就地转化能力,形成火电、绿电多能协同供应体系。

五是聚焦新材料产业,走创新拓展之路。以高端新型材料为发展导向,加快推进中盛科技特种钢、犇星化学石墨烯等项目建设。重点推动沪蒙能源氟化工产业园项目,着力培育高端含氟新材料,全力打造特色鲜明、拥有核心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发展高地。

走好五大主业的转型之路,我们要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营商环境、对外开放上攻坚发力。要以项目建设夯实发展根基。迅速掀起大抓项目、狠抓投资新热潮,全力推动35项盟级重点项目顺利实施,确保完成投资117.8亿元以上。以重点项目手续办理为突破口,分类优化项目手续办理流程,最大限度压缩节能审查、占林占草、土地报批等手续时限,坚决不让手续审批成为项目建设的制约因素。全面梳理重点项目开复工和投资情况,实行重大项目联席会议、重点工作调度制度,建立项目谋划储备、立项审批、开工建设和竣工投产等全链条督办机制,全力抓开工、抓进度、抓投产,高起点高质量实现“开门红、双过半、全年稳”。要以招商引资增强发展后劲。1月29日,自治区召开招商引资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提出要科学谋划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精心搞好宣传宣介,让企业家看到“有钱赚”。我们要树立大招商意识,增强招大商信心,深入开展“招商引资提质年”活动,组建招商引资工作专班,紧盯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重点地区,主动引进一批延链补链项目。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和商会的作用,大力开展以企引企、以商招商,着力引进一批头部企业和关键配套项目。重点跟踪对接内蒙古美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33000吨医药中间体、沪蒙能源碳基高新新材料产业园等项目,持续增强工业实力和后劲。要以更优环境集聚发展动能。围绕真心实意关心关爱企业家,主动研究后疫情时代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政策措施,举办企业、嘎查高质量发展论坛,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推动街区市场、门店商铺等全面活跃,让大街小巷重聚人气、重现烟火气。全面推行“极简”审批、“极优”服务、“极准”监管、“极惠”扶持,政务服务事项承诺时限压缩比率达90%以上,群众满意率达100%。持续深化重大项目领导包联、前期手续部门包联、重大项目集中联动审批,开展前置式服务、集成式服务和全周期服务,以营商环境之优保企业发展之畅。要以对外开放激发发展活力。深化实施外贸主体培育行动,大力引进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支持14家外贸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加快跨境电商建设,依托内蒙古界面网络、思诺数字科技和阿拉善盟嘉盛国际物流,开展外贸实操指导,组建专业的外贸团队,帮助外贸企业抢订单、拓市场,推动特色优势产品更快“走出去”。

(四)夯实“六个要素”,持之以恒强化产业发展支撑。坚持以高水平要素保障推动高质量发展,优政策、强供给、促提升,千方百计保障重大项目用地、用水、用能等需求,为稳经济、稳增长提供更加有力的要素保障。

一是着力完善基础配套建设。结合园区发展规划和入驻企业需求,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进一步完善园区投资环境、提高园区承载力、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的着力点。加快推进高勒220千伏变电站、瑞达化工110千伏线路供电、灵圣作物60兆瓦自备发电机组扩建,着力提升电力保障。全力推动中石油昆仑燃气、内蒙古普基新能源天然气项目,不断满足燃气需求。适时建设瑞联大道南段下穿铁路高速公路引道,着力优化交通网络。抓紧抓好居民安全饮水及水资源综合利用(北线)工程,确保早日建成投用。

二是着力保障重大项目用地。按照“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批上报”原则,用好用活产业用地政策的“工具包”,多措并举推进“标准地”供应,保障工业项目、新能源用地和民生服务设施建设用地需求,做好低碳园区项目用地组件工作,加快沪蒙能源氟化工氟碳高新新材料产业园、巴音敖包铁路专用线等项目建设用地报批进度,切实为重点项目用地做好服务保障。持续加大闲置土地、批而未供、低效用地处置力度,采取“腾笼换鸟”、二级市场交易、提高供地率等措施,分批分类消化各类用地处置任务。

三是着力解决工业用水需求。加快推进工业企业节水工艺改造升级,积极争取、合理分配新增水指标,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持续做好企业闲置水指标盘活利用和短期租赁等水权交易文章,盘活闲置水指标150万立方米。加大巴音敖包露头泉、非常规水收集及雨洪资源利用,实施巴音敖包天然水域修复综合利用浅层地表水利用二期工程,增加浅层地表水供水量155万立方米,确保浅层地表水供水能力达到305万立方米。

四是着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积极发展供应链金融、产业投资基金、“助保金贷款”、产权交易、股权投资等新兴融资模式,为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活水,年内新增贷款40亿元。结合产业特色,探索银行、保险、担保、转贷等多类型产品组合、风险分担的融资服务新模式,优化金融供给环境。成立企业上市工作专班,建立“一对一”包联服务机制,开通“绿色通道”,为圣氏化学、瑞达泰丰两家企业上市提供全程精准服务。

五是着力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全面启动国道东侧智慧物流园、巴音敖包铁路专用线等项目建设,积极对接引进国内现代化大型物流企业,打造集存储配送、流通加工、仓储等物流服务一体化的现代综合物流园。大力发展智慧化物流信息服务平台,鼓励开发“互联网+车货匹配”等物流新模式、新业态,引进大型无车承运平台入驻,加快集聚物流供需资源,全面提升商贸物流协同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六是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紧紧围绕教育、医疗、工业等发展需求,进一步完善事业编制招录、“鸿雁归巢”等人才引进机制,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充分发挥企业引才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到盟外设立“人才飞地”,加大柔性引才力度,继续与陕甘宁蒙等毗邻地区做好劳务对接,畅通岗位信息获取渠道,全力保障企业用工需求。

(五)突出“一个中心”,坚持不懈扩大改革发展成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抓好底线民生、基本民生、质量民生,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保障和改善民生,让高新区、示范区发展更有温度、民生答卷更有厚度。

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施教育教学“提质增效年”活动,深入推进“名师名校名园”建设,依托教育发展基金面向全国、全区引进一批优秀教师,激励在职教师爱岗敬业。通过事业编制考录引进紧缺人才25名,采取“送学下乡、直播课堂、名师在线”等模式,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中考成绩继续保持全盟前列。强化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巩固提升“双减”成效,探索教育质量评估机制,系统构建师生评估、教学评估、学业质量评估体系,加快推动现代化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是坚持医疗服务百姓。有效打破区域壁垒,拓宽与北京、陕西、宁夏等地区优质医疗资源合作渠道,重点加强与宁夏医科大学总院、乌海市妇幼保健院、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多层次合作,全力保障孕产妇、幼儿及危重症人员及时就诊需求。投资7000万元,重点完成综合医院发热门诊及传染病区ICU病房项目建设,购置配备顶尖进口电子胃肠镜内窥镜全套设备、彩超机、电子喉镜、转运呼吸机等设备,打造中医、消化、职业病等特色品牌科室,切实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健全农牧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开展农牧区问诊、巡诊、转诊等服务,织牢织密农牧区健康“防护网”。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平稳有序实施“乙类乙管”,加强医疗物资储备,全力保健康、防重症,确保顺利度过流行期,实现平稳转段,切实守护群众安全健康。

三是坚持乡村产业振兴。全面推动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采取“企业+合作社+农牧户”的方式,实施万亩高标准农田灌溉工程,高标准建设日光温室50座,建设全盟“菜篮子”工程产品供应基地和农畜产品“大后方”。转变畜牧业传统经营模式,发展以牛、羊、鸵鸟等“养殖+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增加农畜产品附加值。实施乌兰素海沙漠休闲体验项目,提升改造“盐渡漠河渔乐园”,打造黄河渔村文旅小镇品牌,推动文旅产业高端发展。

四是坚持文化为民惠民。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级,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文艺演出、体育赛事等大型文体活动,针对青少年、中老年等不同人群开展面对面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不断扩大参与人群,丰富文化选项,全力满足广大居民群众文化需求,进一步提升文化活动的品牌价值和社会吸引力。

五是坚持优化城市功能。突出规划引领,投资3亿元重点实施那达慕体育公园改造提升、国道东侧智慧物流园、公共实训基地等项目,推进丰产路、曼德拉路等道路升级改造,泰升路、规划一街等新建道路绿化、亮化,全力打造靓丽“城市客厅”。建立城市数字模型,加快推进城市三维实景及空间信息技术应用,实现地上建筑物、市政设施和地下管网等数字化展示、可视化管理。全力推进人居环境品质提升,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个,城镇燃气接入率达50%,配套建设公用停车场和新能源充电桩,提升物业智慧化水平,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美丽家园。

三、笃行不怠、赓续前行,以久久为功的韧劲,迈出高新区、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

蓝图已绘就,关键在落实。我们要站在高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以法治政府建设为统领,忠诚履职,锐意进取,加压奋进,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一要坚决做到依法行政、秉公用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全面落实重大决策程序制度,切实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全面提升政务公开质量和实效,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宣传教育,推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二要坚决做到勤政为民、实干担当。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把抓落实作为管委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弘扬“严真细实快”作风,健全“督考合一”工作机制,突出重点、讲求细节、压实责任、形成闭环,不断提高管委会执行力。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持续提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单四率”。发扬唯实求真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做好食品药品安全、信访维稳、防范风险、意识形态等各项工作,着力维护和谐稳定大局。

三要坚决做到作风过硬、廉洁从政。始终保持“两个永远在路上”的清醒与坚定,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推动管委会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严明纪律要求、弘扬新风正气。

同志们,新蓝图振奋人心,新征程前景壮阔。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盟委、行署和党工委的坚强领导下,守正创新、勤勉实干,立足新起点、树立新形象、创造新业绩,开创高新区、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编辑:
信息来源:高新区党政综合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