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新区 示范区信息第8期
- 发布日期:2024-08-20 17:00
- 浏览次数:
本 期 要 目
○截至6月末高新区三项先行指标同比增长
○高新区土地利用方面存在两方面问题需关注
○高新区推行“证照联办联销”服务 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
○高新区培育外贸综合服务平台 助力外贸企业“出海”
○高新区一家企业通过海关高级认证(AEO)
○高新区争取到城市地下管网及设施专项中央预算内资金5186万元
○高新区千幕影城运营状况良好
○科技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创新积分制”工作指引(全国试行版)》
○安徽三年行动打造工业精品矩阵
【主要指标】
截至6月末高新区三项先行指标同比增长。重点铁路运输企业完成铁路发运量112.69万吨,同比增长73.66%;全社会天然气用量9217万立方米,同比增长3.25%;大用户网购电量35.56亿元,同比增长1%。(投资促进局)
截至6月末高新区市场销售稳定恢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36.3万元,同比下降0.3%,降幅较1—5月份收窄0.1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收窄0.5个百分点。(经济发展局)
截至6月末高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工业项目稳中向好。工业项目投资同比增长50.7%,占全部投资比重95%。其中,工业技改项目投资同比下降31%,占全部投资比重4.2%。(经济发展局)
截至7月末高新区重点工业产品价格探底回升。重点监控的46种工业产品价格同比上涨19种、下降20种、持平7种;环比上涨11种、下降14种、持平21种。(投资促进局)
【情况反映】
高新区土地利用方面存在两方面问题需关注。问题方面:一是园区建设用地规模缺口较大。现城镇开发边界划定规模较2019年批复规划面积减少12.05平方公里。据统计,“十四五”期间高新区工业用地需求缺口约13.7平方公里。二是建设用地土地利用计划指标不足。高新区需通过处置存量建设用地获得计划指标和统筹分配指标。目前,下达指标无法满足2024年度高新区、示范区新增建设用地需求。建议方面:一是对接阿左旗做好《阿拉善左旗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涉及两区城镇开发边界、产业定位等内容衔接,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做好规划选址基础保障工作。启动优化城镇开发边界工作,对示范区城镇开发边界按原批准边界范围215公顷保留,高新区(乌斯太镇)理想化城镇开发边界优化调整至50.99平方公里,与批准范围47.97平方公里相比超出3.02平方公里,结合额济纳旗飞地园规划用地情况,按理想化方案调整缺口3平方公里指标。二是围绕高新区、示范区基础设施、清洁能源等项目抓好报批服务,实行建设用地报批“两清单”制度,组合使用国家、自治区出台的先行用地、承诺制、容缺受理等保障政策。加快博源银根水务黄河供水专用工程附属设施建设、国能百万千瓦风光氢氨一体化等12个重点项目组件报批工作。三是采取长期租赁、弹性年限出让等方式健全工业用地多元化供应体系,支持工业产业降成本,做好园区工业用地供应。(示范区国土局)
【重点工作】
高新区推行“证照联办联销”服务 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一是实现一件事并联审批。将营业执照与涉企经营许可证办理和事项注销进行整合,开设证照联办联销窗口,推行“1+N”套餐式证照联办联销服务模式,企业营业执照设立、注销实现0.5个工作日完成,最大程度为经营主体提供便利化服务。二是实行全业务内部流转。梳理整合营业执照与涉企经营许可证办理事项有关办事指南、流程和所需材料,制定证照联办联销准入准营清单,实现相关准入类许可证件同时变更。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模式,涉及食品、餐饮、娱乐文化等市场经营主体可自主选择“证照联办”或“证照联销”模式,只需在窗口提交一套材料,即可实现多个证照的一次性办理或注销,审批流程由原先的N个环节压缩至1个环节,申报材料均通过内部流转实现互通互用。三是推动事项一次办好。在“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基础上,依托线上平台对事项办理流程再优化,企业通过内蒙古政务服务网或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综合服务平台等渠道提交申报材料,实行线上同步申请、受理、审批、发证,实现“一网通办、一次办结”。同时,在实地核验环节,办理人可依托“易晓政”平台,实现远程指导,同时将多个涉企许可备案事项的现场核查、鉴定评审、检验检测等流程简化为同时进场、一次审查,最大限度精简审查流程。目前,办理证照联办事项58件、证照联销事项271件。(行政审批服务局)
【工作动态】
高新区培育外贸综合服务平台 助力外贸企业“出海”。主要依托阿拉善盟嘉盛对外综合服务有限公司,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助力更多外贸企业“出海”。自平台运营至今,成功签约企业37家,实现贸易服务额2588.38万美元,其中,2024年上半年实现贸易服务额722万美元。同时,成功带动园区11家企业实现外贸业务“零”突破。
高新区一家企业通过海关高级认证(AEO)。内蒙古诚信永安化工有限公司通过海关高级认证(AEO),成为阿拉善盟本土培育的第一家属地高级认证企业。(党群服务中心、投资促进局)
第二届全国自驾露营旅游发展大会暨“中国之路·向善而行”阿拉善自驾游主题活动在高新区举办。现场颁发“《自驾游目的地等级划分》行业标准试点验证城市”牌匾,发布《中国自驾车、旅居车和露营旅游发展报告(2023—2024)》和三条“中国之路·向善而行”自驾游精品线路,并举办自驾游露营沙龙对话,展览展示“阿拉善礼物”文创产品,集中推介2024年阿拉善英雄会等系列活动。(社会事务办)
内蒙古浩普科技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内蒙古自治区工业设计中心。是阿盟首家获此殊荣的企业。企业自主研发了甲基亚磷酸二乙酯的新工艺、新配方以及高端磷系阻燃剂系列、抗氧剂系列等产品。其中,“苯基磷氢二茂铁作为抑烟剂在环氧树脂中应用”“一种阻燃剂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等多个研究项目获国家发明专利。(投资促进局)
华东理工大学与竣朗医化签订联合组建实验室产学研合作协议。将依托华东理工大学在化工领域的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产业链创新融合等优势,推动企业实现在绿色低碳化工领域的战略性转型升级,带动现代化工产业向“新”向“质”发展。(本刊)
高新区3个闭式冷却塔技改项目顺利投产。分别为中盐吉兰泰氯碱化工有限公司氯碱厂空压制氮装置新增闭式冷却塔、氢气处理装置新增闭式冷却塔以及电石厂密闭循环水冷却塔3个项目。(投资促进局)
高新区苏海图35千伏变电站改扩建工程投入运行。总投资1781万元,扩建35千伏出线2回、10千伏出线7回,新建35千伏双回电缆线路0.25千米,新建用地面积1.19亩。(经济发展局)
高新区智慧平台稳步运行。目前,采集1362家企业基本信息及81家规上企业经济运行核心数据,实现对44家涉危企业及165个重大危险源的全面监控,确保园区安全可控;依托8个环境监测微站与47个废气排口监测站,全面监控有害气体排放;覆盖50家企业实时能耗数据及关键区域,为节能降耗管理提供有力支持。(投资促进局)
黄河高新区段、示范区段入汛以来首轮洪峰已平稳过境。根据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预报,黄河石嘴山水文站8月10日10时出现2300立方米/秒的洪峰流量,黄河上游干流内蒙古河段将达到洪水蓝色预警标准。截至8月12日9时,黄河高新区段、示范区段水势运行平稳,洪峰已平稳过境。(乡村振兴办)
高新区争取到城市地下管网及设施专项中央预算内资金5186万元。主要用于乌斯太镇排水防涝通道建设,项目总投资7000万元。(经济发展局)
高新区企业获得2024年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1700万元。重点支持浩普科技有限公司1万吨/年甲基亚磷酸二乙酯、2万吨/年磷系阻燃剂、3万吨/年聚合氯化铝项目,总投资26322万元。(经济发展局)
《内蒙古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00万千瓦光伏项目配套220千伏接网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通过自治区水利厅批复。该项目主体工程总投资16232万元,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494.38万元,水土保持补偿费35.77万元,于2024年7月开工建设,计划2024年12月建成。(乡村振兴办)
高新区2家企业顺利取得《监控化学品生产特别许可证》。分别为内蒙古扬帆新材料有限公司和内蒙古齐晖药业有限公司。(投资促进局)
高新区新能源产业路项目稳步推进。总投资3659.53万元,建设里程22.1公里,设计速度40公里/小时。目前,项目已完成招投标工作,施工单位已进场,计划于10月15日完工。(示范区能源交通局)
高新区7个项目获得环评批复。分别为阿拉善左旗乌素图通源沙石厂巴音敖包嘎查通源建筑用石料矿、内蒙古众联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锌焙砂车间技术改造、内蒙古瑞达泰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5万吨钾碱装置建设、强力(内蒙古)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960万米光伏PHC管桩、内蒙古星汉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8万吨氟盐、内蒙古泰兴泰丰化工有限公司维修车间、内蒙古聚益能源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焦炉煤气综合利用制LNG7个项目。(行政审批服务局)
盟建设投资公司与高新区实业集团、宁夏梦驼铃物流集团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三方将以阿拉善物流行业数字化为抓手,反哺并引领二产产业升级,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发挥数字技术优势及新质生产力潜力,促进阿拉善地区各产业协同发展。(实业集团)
高新区上半年供应各类用地13宗 面积50.64公顷。其中,挂牌出让方式供应8宗,面积27.33公顷,实现收益4489.92万元。(示范区国土局)
高新区完成第二季度水资源税纳税人取水量核定。总取水量696.1万立方米。其中,盛世水务取水量578.17万立方米;蒙信水务取水量41.96万立方米;生态绿化取水量74.46万立方米;庆华煤化取水量1.45万立方米;大唐新能源取水量0.05万立方米,风盛新能源取水量0.01万立方米。(乡村振兴办)
高新区倾力打造“绿美净”小城镇。积极开展建筑工地扬尘和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六个百分百(施工工地周边100%围挡,物料堆放100%覆盖,出入车辆100%冲洗,施工现场地面100%硬化,拆迁工地100%湿法作业,渣土车辆100%密闭运输);累计清运垃圾5600余次约8700吨,总行程67000公里;新增151个地埋式垃圾箱,有效避免垃圾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党群服务中心、城乡建设局)
高新区千幕影城运营状况良好。自7月12日运营以来,安排放映场次226场,观影人数5131人,发展会员259人,实现营业收入81154元。(金融投资公司)
高新区生育津贴实现“免申即享”。截至目前,4人享受生育津贴“免申即享”服务,累计发放待遇7.91万元。(示范区综合办)
【重点关注】
科技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创新积分制”工作指引(全国试行版)》。明确了统一指导、全国试行,因地制宜、鼓励创新,精准画像、多元赋能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包括指标权重、数据规范、应用场景等。根据《指引》,创新积分核心指标共涵盖3类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第一类是技术创新指标,包括研发费用金额、研发费用增速、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等7个指标;第二类是成长经营指标,包括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净资产利润率等6个指标;第三类是辅助指标,包括吸纳应届毕业生人数、获得风险投资金额等5个指标。在指标权重设置上,以突出对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注重对企业成长经营能力考察为导向,同时划分了初创期、成长期、稳定期企业不同阶段,确定了3类一级指标及18个二级指标的权重赋值,并将根据实践情况持续优化。《指引》强调,“创新积分制”使用的所有数据必须均为法定合规数据,地方科技管理部门要主动打通现有政务数据平台,直接“抓取”现有企业数据资源,避免重复填报,尽量做到企业“零填报”。《指引》还明确,管理部门可以支持优秀积分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人才项目、平台基地项目等,确保优质资源能够精准投向创新能力强的企业;通过为优秀积分企业提供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场景,引导领军企业与优秀积分企业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新华网)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英才兴蒙”工程若干政策的意见。一是聚焦重点领域吸引聚集人才。支持高层次人才作为带头人组建团队,团队中具有博士学位或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一,核心成员不少于3人,鼓励团队吸纳一定比例的本土成员。二是加大刚性引进人才科研经费支持力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一至四类高层次人才领衔团队,按项目分别最高给予1.5亿元、5000万元、1000万元、500万元创新平台建设及科研经费支持。三是创新柔性引才方式路径。充分发挥人才飞地引才聚才作用,全区各类创新主体在发达地区设立的研发中心、科创飞地、离岸创新基地及其全职聘用人员,在区内开展科研和成果转化的,在申报人才项目、科技创新项目等方面与区内单位和人才享受同等政策。四是落实科研经费保障渠道。引进到事业单位的一类、二类人才领衔的团队,科研经费由同级财政全额保障;三至六类人才领衔的团队,科研经费由同级财政承担80%,其余部分由引进单位承担。五是强化本土人才培养激励。建立人才成长全周期跟踪培养机制,本土人才及其团队叠加享受晋级激励、滚动支持等扶持政策。六是畅通人才引育“绿色通道”。自治区本级事业单位刚性引进的一至六类人才,经认定符合备案条件的,通过“绿色通道”直接办理列编注册手续,实行容缺受理、即收即办;本单位编制不足的,可使用人才专项编制。七是加大职称评聘倾斜力度。对取得重大基础研究成果、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的本土人才,以及引进的六类以上优秀人才,可通过自治区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直接申报高级职称。(内蒙古日报)
安徽三年行动打造工业精品矩阵。近日,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印发《追求卓越品质 打造工业精品矩阵行动方案(2024—2027年)》,就打造高可靠性、高附加值、高知名度的工业精品矩阵作出部署,提出到2027年,全省制造业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产品品种丰富度、品质满意度、品牌认可度明显提升,形成“省级新产品—首创产品(‘三首’产品)—工业精品—标志性产品”的梯次矩阵。行动方案明确打造工业精品矩阵的梯次目标。聚焦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开发应用,每年培育省级新产品1000个以上。聚焦高端装备自主突破、核心技术迭代升级、关键软件安全可控等,每年对标研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等“三首”产品300个以上。聚焦品质卓越、技术领先、性能优良、用户赞誉、效益良好,每年培育安徽工业精品100个以上,形成精品矩阵的核心力量和品牌效应。聚焦产业链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对标国际先进水平,锚定“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每年培育重点产业链标志性产品30个左右,代表“安徽制造”高端水平。行动方案提出提升研发设计中试能力、提高精益制造水平、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塑造精品矩阵品牌、加强支撑体系建设等5个方面重点任务。比如,支持龙头企业面向关键技术提供应用场景和试用环境,搭建自主产品中试应用验证平台,带动产品研发设计和工程化试验。鼓励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省级示范项目,实现制造过程的数字化控制、网络化协同和智能化管理,提升产品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从源头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拓宽首购首用绿色通道,政府采购可依法依规采取单一来源、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合作创新采购、询价等方式,支持采购创新产品。行动方案明确统筹制造强省建设、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评定的标志性产品,每个最高奖补100万元。对评定的“三首”产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奖补。鼓励各市出台补助新产品开发、扶持精品企业发展、支持精品园区建设等配套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工业精品贷”等纯信用、低成本信贷产品。支持工业精品研制企业申报中国质量奖、全国质量标杆、省政府质量奖等。(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