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融媒新闻 > 热点信息

2025年高新区 示范区信息第21期

本 期 要 目


○高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厚植企业发展“沃土”

○高新区连续入围全国化工园区综合竞争力百强

○中盐内蒙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斩获14项全国石化管理创新大奖

○华北/西北地区首个大型煤电耦合熔盐储热工程在高新区开工

○高新区新增8家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行动方案(2025—2027年)》

○广东省工业企业加快实施技术改造若干措施印发

【重点工作】

高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厚植企业发展“沃土”。一是流程革新破壁垒,“一件事”集成办理跑出“加速度”。聚焦企业信息变更、注销及迁移场景,通过流程再造、系统互通、数据共享,实现多事项 “一次申请、一窗办结”。线上依托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网上办事大厅”与政务服务网“高效办成一件事”模块,线下设立“企业服务专区”,企业仅需一次提交材料,即可同步完成信息登记、印章刻制、银行开户等6个事项的变更或注销,真正实现“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受理”,让企业告别“多头跑、反复交”的办事痛点。二是服务效能再提升,时限压缩与材料精简双发力。办理时限大幅缩短,企业信息变更从6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个体工商户注销登记取消公示环节,实现“即来即办”;开办电影院等场景整合3部门4个事项,通过“一表申请”替代分散审批模式。同时,减少重复提交材料30%以上,同步推行全流程电子化登记,让企业开办准营全流程“零见面”办理成为常态。三是政务服务再优化,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全周期服务+全时段响应,构建政务服务保障体系。标准化流程指南护航,编制企业开办“一件事一次办”全流程指南,覆盖从设立到注销的全生命周期,配套推广电子化登记模式,实现注册登记“零纸质材料”;暖心服务“不打烊”,提供延时办理、节假日预约办、24小时自助服务专区,通过“数据多流转、工作人员多联动”,确保企业群众随时能办事、快捷办成事。(政数局)


【工作动态】

高新区连续入围全国化工园区综合竞争力百强。近日,赛迪顾问新材料产业研究中心发布《2025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并揭晓2025化工园区综合竞争力百强评价结果。高新区成功上榜,综合竞争力位列全国第77名,是高新区连续两年跻身全国化工园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名单。(经济发展局)

中盐内蒙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斩获14项全国石化管理创新大奖。近日,第十八届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管理创新成果评选结果正式揭晓,中盐内蒙古化工的《基于产品特性的差异化商业模式创新构建营销生态体系实践》项目,成功荣获一等奖。同时,公司13项改革成果同步荣获二等奖,涵盖成本管控、安全生产、设备管理、党建融合等多个关键经营管理领域。(本刊)

华北/西北地区首个大型煤电耦合熔盐储热工程在高新区开工。近日,乌斯太热电厂熔盐储热耦合煤电机组调频调峰及安全供汽技术改造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预计总投资11778万元,采用“新能源+热泵+熔盐储热”等技术路线,实现机组深度调峰和碳减排。项目实施后,电厂调峰深度由40%额定负荷可降至30%,每年增加新能源消纳电量4000万千瓦时,年减少0.5万吨标准燃煤和3.9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党群服务中心、经济发展局)

高新区新增8家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别是内蒙古惜禾化工有限公司、内蒙古大中实业化工有限公司、阿拉善盟兰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恒茂鑫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内蒙古三友化学有限公司、内蒙古紫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阿拉善达康三四氯乙烯有限公司、内蒙古庆华集团乌斯太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截至目前,高新区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3家,占全盟65.7%。(投资促进局)

高新区首座新能源重卡快充站已正式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项目共配置10台320KW双枪直流快充桩,单枪充电一小时可支持重卡行驶约300公里,整体补能效率较传统充电设备提升50%以上。同时,充电桩还集成智能过载保护与低温预热系统,能够适应本地区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的气候特点,切实缓解新能源重卡的“续航焦虑”与“补能不确定性”问题。(党群服务中心、金融投资公司)

金融投资公司与瑞达泰丰成功签约股权合作协议。此次合作是该公司继与清源化工合作后,聚焦国有土地资源资本化运作在化工领域的再度实践,不仅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与长期增值潜力,更推进了园区土地、产业、资本要素的协同整合,助力重点化工产业项目落地见效与成长,加速进一步优化国有资产配置效率。(金融投资公司)

高新区11个项目获批1100万元专项资金。覆盖先进制造业集群、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三大核心方向,为区域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投资促进局)

定远营—海南500千伏线路工程用地补偿工作顺利完成。线路途经乌斯太镇乌兰毛道嘎查,全长约12.248千米,新建铁塔23基左右,电压等级为500千伏,设计输送容量大、技术标准高,将有效提升区域电网的输送能力和供电可靠性。此次征地涉及临时用地占地1469.8亩,累计发放补偿资金45.7544万元,补偿款已全部足额发放到位。(乡村振兴办)

长城汽车越野标定、拉力赛车、越野学院测试基地在乌兰布和示范区揭牌。旨在打造国内一流沙漠旅游目的地,同步持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优化服务保障体系,联合策划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越野赛事和主题文旅活动,把乌兰布和真正打造成中国沙漠越野目的地。(党群服务中心)

10月16日,2025“和成天下”杯乌兰布和沙漠争霸赛在乌兰布和沙漠穿越之门开赛。来自北京、深圳、宁夏、湖南、贵州等全国各地的338辆赛车、676名参赛,赛事设有量产T2组、和成天下T2组、公开单车组和UTV单车组四大组别,赛道设计巧妙融合乌兰布和沙漠独特的自然地貌,兼具技术性与观赏性。本届赛事在参赛选手数量、车辆规模及整体影响力等方面较往届均实现显著提升。(党群服务中心、社会事务办)

巴彦木仁苏木首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头鹤。白头鹤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被中国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此次是近十年来该地区发现的第6种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候鸟。(巴彦木仁苏木)

高新区 示范区迎来候鸟迁徙季。此间停歇的候鸟种类丰富,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白头鹤、黑鹳等珍稀物种,以及天鹅、灰鹤、苍鹭、白琵鹭、绿头鸭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党群服务中心、巴彦木仁苏木)

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前三季度整体运行平稳。累计办理各类事项81894件,其中现场办理32602件,网上办理49292件。(政数局)

截至9月末高新区承办盟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转派工单2501件。已办结2444件 及时响应率100%,按期办结率96.5%,解决率87.7%,回访满意率88.2%。(政数局)

高新区1—10月各类民生资金全部发放到位。累计发放资金102.6321万元,其中,发放城镇低保资金22.6665万元,农牧区低保资金41.2122万元,特困供养资金8.384元,特困护理金4.5524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6.95万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4.175万元,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0.38万元,高龄津贴10.46万元,生活不能自理经济困难老年人护理补贴1.86万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救助金1.992万元。(示范区疾控局)

高新区“暖心煤”补贴 让农牧民温暖过冬。截至目前,累计发放补贴资金125.028万元,惠及1359户农牧民。 (党群服务中心、经济发展局)

《内蒙古鲲鹏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7800吨农药及农药中间体项目水土保持方案》通过批复。项目总投资24000万元,拟新建年产7800吨农药及农药中间体及相关配套工程,2025年10月开工建设,计划于2026年4月末建成投产。经测定该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2.84公顷,估算水土保持总投资36.37万元,水土保持补偿费4.828万元。(乡村振兴办)

高新区道路建设及道路改造工程水土保持设施通过自主验收。项目总投资1300万元,主要进行2.5公里城市道路升级改造及配套附属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确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4.2公顷,水土保持工程投资13.9万元,水土保持补偿费7.14万元。(乡村振兴办)


【重点关注】

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行动方案(2025—2027年)》。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风险防控和治理能力;提出到2027年底前,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各项重点任务取得明显进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韧性城市,是指城市系统在遭遇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各类外部冲击与内部风险时,能够有效承受冲击压力、快速启动应急响应、及时恢复核心功能,并通过持续积累应对经验、完善治理机制、升级技术手段,不断提升整体抗风险能力的现代化城市。《行动方案》明确,完善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构建汇聚融合的数据资源体系,推进CIM平台建设,深化“CIM+”多领域应用。将CIM平台作为城市治理数字底座的组成部分,完善平台接口标准,强化与其他基础时空平台的功能整合、协同发展。研究利用CIM平台开展城市综合风险评估,统筹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合理划定防灾避难空间,为科学确定不同风险区的发展策略和风险防控要求提供支撑。《行动方案》同时指出,推进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一网统管”。推动完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加强对运行管理服务状况的实时监测、动态分析、统筹协调、指挥监督和综合评价,增强城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因地制宜拓展应用场景,提升城市管理韧性。此外,在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方面,《行动方案》指出,结合“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等工作,以需求为导向,推动以智慧多功能杆为主要载体的道路基础设施智能感知系统和城市云平台建设,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改善城市出行环境,助力提升城市数字化治理水平。持续推进智慧停车。推进城市停车设施智能化改造和建设,探索推动公共设施和建筑智能感知设施配置。同时,加强智能化物流配送设施改造、建设和管理,提高住宅小区和楼宇等末端配送服务能力。加快完善应急物流体系,加强城市应急物资中转设施建设,提升应急状况下城市物资快速保障能力。在发展智慧住区方面,支持有条件的住区结合完整社区建设,实施公共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与管理。推动智慧物业建设,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建设智慧物业管理服务系统,加强对出入住区人员、车辆等智能服务和秩序维护,发展线上线下生活服务。指导纳入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范围的城市,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养老托育、社区助餐、儿童托管、家政便民、文化休闲等社区服务,优化设施布局,提高居民服务便利性、可及性。(经济参考网)

广东省工业企业加快实施技术改造若干措施印发。日前,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新形势下推动工业企业加快实施技术改造若干措施》。其中提到,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对现有设施、工艺条件及生产服务等进行改造提升,支持企业通过增资扩产扩大生产规模、软硬件一体化改造等提升产业竞争力,力争全省年均开展技术改造的工业企业达到9000家以上。2023—2027年力争引导不少于1000亿元支持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省财政通过贴息、风险补偿等方式予以支持。省财政重点支持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纺织印染、造纸等领域节能降碳改造项目,单个项目最高支持额度不超过项目总投资额的30%。《若干措施》针对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的痛点和难点,结合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拟定了10条改进措施,以提高企业政策获得感。主要有:一是扩大了支持范围。将技术改造事后奖励范围从生产设备扩大到用能设备、配电设备、配套软件及配套厂房建安工程投资。此外,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项目,将按照设备购置额的2%对该企业予以额外奖励。二是降低了项目门槛。将技术改造事后奖励项目门槛设备购置额从700万元降低至500万元,并安排不超过2亿元对中小企业实施的150-500万元的技术改造项目予以支持。三是提高了奖补限额。将技术改造事后奖励的最高奖励额度从省的1500万元提高至3000万元,将贷款贴息、融资租赁补贴的最高限额从省的每年2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并对以分期付款方式购置的大额设备分年度给予支持(单台设备最长可连续奖励3年)。四是协同了数字化转型。聚焦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提升,继续推动“四化”评估诊断和改造升级;支持中小企业实施行业数字化改造升级,对通过验收的试点改造企业、行业平台项目等予以补助。五是强化了创新导向。制定出台技术改造投资指导目录,对技术改造项目中使用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予以优先支持,对打造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绿色工厂等示范标杆的企业予以额外奖励。六是优化了要素保障。对于规划建设条件明确的技术改造项目,实行“带方案”供应工业用地,实现交地即开工;对符合城乡规划审批要求、在原用地范围内的“零增地”技术改造项目,增加生产性设施建筑面积不再增收土地出让金。提前介入做好技术改造项目涉及的能评、安评和环评的指导和服务。(广东省人民政府网)

通讯员: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