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新区 示范区信息第6期
- 发布日期:2025-06-13 10:04
- 浏览次数:
本 期 要 目
○高新区公安分局“两队一室”赋能增效 激发基层警务新活力
○高新区与内蒙古清源化工有限公司就年产11万吨多元醇及副产9.3万吨甲酸钙产品综合应用生产项目成功签约
○高新区第二小学入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内蒙古灵圣作物科技有限公司5 万千瓦全额自发自用新能源项目(二期)获得自治区市场化新能源自发自用新能源项目建设指标
○水利部印发《关于积极探索和规范推进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的意见》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云南省专精特新企业倍增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重点工作】
高新区公安分局“两队一室”赋能增效 激发基层警务新活力。一是做灵综合指挥室,打造警务管理“神经中枢”。依托“情指行”一体化实战平台,坚持“闭环管理、科技赋能、信息引领”工作理念,变“分散管理”为“集约合成”,对各类警情进行统一受理、统一调度、统一归口。指挥室针对平台指派、信息研判、群众举报等各类警情指令快速分析研判,及时推送处警单元快速回应,切实做到警情处置件件落实,事事回应。通过视频智能化巡防、警情预警分析、治安态势分析、指挥调度等功能,实现了警务模式由“脚板+汗水”向“智慧+科技”的转变,工作效能大幅提升。二是做精社区警务队,延伸基层服务“最后一米”。狠抓“主防责任”“社区警务”两张“清单”的责任落实,要求每名社区民警种好自己“责任田”,对片区人口、房屋、单位等治安要素做到底子清、情况明;组建社区民警为核心、社区干部为主力,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为补充的治安巡防、法治宣传、信息采集、矛盾纠纷化解等专业团队,制定定人、定岗、定责的“社区警务清单”,打造“社区有格、格中有警、警尽其责”的工作格局,全力打通社会治理“最后一米”,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三是做专案件办理队,锻造打击犯罪“执法尖刀”。将具有侦查办案专长和刑事现场勘查能力的民警集中到案件办理队,专司日常接处警、案件侦办等工作,结合综合指挥室和社区警务队的协同,形成“三方联动、资源共享、衔接紧密、合成作战”的办案机制,让打击违法犯罪更有力、更高效、更精准。大力推行协作破案“线索联动、案件联侦”,形成从受案、立案到破案的合成作战体系,公安分局上下联动对警情发案时间、地点、作案手法等情况深度分析,对案件进行实时跟踪研判,建立“从人到案、从案到案、从人到人”侦查方式,有效推动案件高效侦办,真正实现“破一案、带一串”“打一个、一窝端”。(公安分局)
【工作动态】
高新区与内蒙古清源化工有限公司就年产11万吨多元醇及副产9.3万吨甲酸钙产品综合应用生产项目成功签约。项目总投资13亿元,占地242.29亩,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年产3万吨季戊四醇、副产甲酸钙3万吨生产线及附属设施;二期建设年产5万吨新戊二醇、副产甲酸钙3.8万吨生产线和3万吨三羟甲基丙烷、副产甲酸钙2.5万吨生产线及附属设施。(党群服务中心、投资促进局)
高新区第二小学入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近日,教育部公布2024年度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名单,全国5889所学校获此殊荣。其中,内蒙古自治区32所学校入选,阿拉善盟1所学校榜上有名。第二小学的成功入选标志着高新区在体教融合、特色教育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社会事务办)
内蒙古灵圣作物科技有限公司5 万千瓦全额自发自用新能源项目(二期)获得自治区市场化新能源自发自用新能源项目建设指标。项目总投资2亿元,总建设规模50兆瓦,项目配套建设1座110千伏升压站,以1回110千伏 线路接入灵圣110千伏#3用户站110千伏侧。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上网电量约12039万千瓦时,每年可以节约标煤3.64万吨,相应可减排燃煤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约10.56万吨,可减排燃煤所产生的二氧化硫约 39.73吨,减排氮氧化物约39.73吨,减排烟尘约12.04吨。(党群服务中心、经济发展局)
高新区952.63万惠企直达资金 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近日,高新区5个工业绿色化改造项目获批自治区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952.63万元,分别是中盐吉兰泰氯碱化工有限公司电石厂40.5兆瓦电石炉升级改造项目获得500万元、内蒙古庆华集团庆华煤化有限责任公司2×55孔5.5米捣固焦炉上升管余热回收技术改造项目获得164万元、中盐内蒙古化工钠业有限公司氢气回收综合利用项目获得152.36万元、中盐吉兰泰氯碱化工有限公司电石厂密闭循环水冷却塔干湿联合节水技改项目获得86万元、内蒙古中高化工有限公司中水回用项目获得50.27万元。(投资促进局)
高新区升腾“烟火气” 点亮“夜经济”。目前,夜市采取“统一规划、规范管理”模式,优先吸纳低收入家庭、下岗职工、返乡青年入驻,日均客流量超1000人次,带动就业200余人,周边商铺营业额增长20%。(党群服务中心、公安分局)
高新区、示范区办好户厕改造 “小角落” 赋能乡村建设“大幸福”。2024年投入15.2万元(自治区级资金13.2万元、盟级资金2万元),为巴彦木仁苏木40户农牧民实施了户厕改造,惠及90余人。经入户回访,所有改造厕所目前均能正常使用。2025年计划继续实施户厕改造30户,不断扩大户厕改造工程惠及面,为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奠定坚实基础。(巴彦木仁苏木)
高新区“智能巡查+精细检修” 点亮城市脉络。组建专业巡查队伍,建立“即查即修”响应机制,运用智能监控平台、高空作业车及专业检测设备,重点对辖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及人流密集区域,围绕线路老化、灯罩破损、光源闪烁等故障隐患,实施夜间全覆盖巡查,确保小故障当场处置,大问题连夜攻坚。累计高效完成检修任务百余处,亮灯率稳定在98%以上。(市政和金融服务中心)
《内蒙古华电阿拉善盟高新区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80万千瓦光伏项目配套220千伏接网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通过技术审查。该项目位于高新区和乌达区境内,建设规模为新建华电光储升压站至金湖变220千伏线路工程接入金湖500千伏变电站220千伏已有间隔,线路路径总长70.9千米。总投资13330万元,方案预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41.85公顷,估算水土保持工程投资468.5万元,计划于2025年7月开工,2026年6月完工。(乡村振兴办)
内蒙古灵圣作物科技有限公司1×60MW背压式发电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通过自主验收。水土保持方案确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6.89公顷,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94.23万元。(乡村振兴办)
【重点关注】
水利部印发《关于积极探索和规范推进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的意见》。《意见》指出,要积极探索和规范推进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力争用2—3年的时间,在黄河流域建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监管有效的用水权交易制度体系,用水权改革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有力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意见》重点从5个方面对开展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作出了具体安排。一是完善用水权初始分配体系。细化明晰区域水权,严格核定取用水户的取水权,明晰灌区和公共供水管网内用水户的用水权。二是积极推动跨省区用水权交易。鼓励区域之间对区域可用水量内的结余、预留或闲置水量,年度水量调度计划指标内的结余水量开展跨省区用水权交易。支持取用水户对节约下来的取水权、水资源配置工程管理单位对工程完全达效前暂时结余的取水许可指标进行有偿转让。创新跨省区用水权交易措施。三是健全用水权交易平台体系。强化全国水权交易系统应用,推进用水权相对集中交易。四是完善水资源监测体系。加快水资源监测体系建设,强化用水权交易与水资源管理信息共享。五是加强用水权交易市场监管。实行用水权交易负面清单管理,加强用水权交易日常监管。《意见》强调,黄河水利委员会和相关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沟通协作、宣传引导,国家用水权交易平台要做好服务保障,切实把黄河流域用水权交易制度体系建设作为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举措,共同营造推进用水权交易的良好氛围。(水利部网站)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云南省专精特新企业倍增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行动计划》指出,力争到2027年底,创新型中小企业达到6000户左右,年均增加1000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3000户左右,年均增加500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70户左右。《行动计划》明确,围绕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重点领域,对照认定标准,靶向确定目标企业。以专精特新企业倍增目标为导向,分层级建立企业种子库。其中,每年按照不少于年度增长目标数2倍的比例,建立创新型中小企业种子库;每年从有效期内创新型中小企业中筛选,按照不少于年度增长目标数2倍的比例,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种子库。相关部门每年按照不少于年度增长目标数3倍的比例,从有效期内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筛选具有2项及以上发明专利的企业,建立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种子库。《行动计划》要求,围绕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重点领域,重点推动以铝、铜为主的有色金属产业深度延链,大力发展铝材、铜材及其下游终端产品;做大做强以铟、锗、铂为主的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发展高纯铟、ITO靶材、磷化铟、卫星用太阳能电池、锗光学元器件、铂族金属功能材料及催化剂等;用好磷资源,垂直整合新能源电池产业链,推动“磷矿—磷酸—正极材料—电池”全产业链发展;以建设数字信息大通道为牵引,培育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外向型信息产业。《行动计划》明确,要完善机制协同联动,改进服务注重激励。在具体工作中,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要把挖掘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作为重要任务,建立由厅级领导负责,直插企业上门服务的包保机制,与州(市)深度“捆绑”助力企业发展。围绕种子企业实际,结合申报指标逐一研判,列出“施工路线图”,明确企业指标短板、完善措施、拟培育层级、拟申报时间,靶向补缺。落实厅局长“坐诊”“巡诊”“上门问诊”制度,建立联合服务团队,定期或不定期入企调研问诊;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发布科技成果供给清单,常态化征集专精特新企业创新需求和产学研合作需求。此外,《行动计划》还明确了加强财税支持和金融服务两项保障措施,要统筹省级工业领域专项资金,通过直接补助、以奖代补、贷款贴息、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专精特新企业打造新动能、攻坚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强化产业链配套能力等。构建“政府搭台+金融赋能+企业唱戏”协同机制,围绕主导产业、重点项目和专精特新企业诉求,常态化组织开展“政银企”融资对接活动,促进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