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新区 示范区信息第9期
- 发布日期:2025-07-04 10:08
- 浏览次数:
本 期 要 目
○高新区顺利实现财政收入时间任务“双过半”
○截至五月末高新区亿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呈现持续增长
○截至五月末高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4%
○高新区错时执法聚力城市顽疾 柔性治理焕发城市新颜
○高新区2025年度内蒙古自治区产业技术工程化中心推荐认定工作顺利完成
○高新区初步建立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名录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2025年护航新型工业化网络安全专项行动方案》
○四川印发用地用林用草联动审批工作方案 项目建设审批驶入“快车道”
【重点工作】
高新区错时执法聚力城市顽疾 柔性治理焕发城市新颜。一是执法时间上,精准发力,错时执法填补管理“空白区”。针对流动摊贩占道经营规律,打破常规工作模式,制定错时值班表,以“定人、定岗、定责”方式,对重点区域开展错峰巡查,日均规范15余处流动摊点,有效改善市容秩序。二是执法过程上,疏堵结合,柔性服务彰显治理“温度”。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对首次轻微违规的摊贩采取教育帮助为主,发放“黄色”提示单;规划引导集中经营,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助力40余户摊贩规范经营,并与摊主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推动经营行为规范化、合法化。三是执法效果上,长效赋能,共治共享激活治理“动能”。深化错时执法机制,计划引入“智慧城管”平台强化动态监管,联动商户、志愿者落实“门前三包”自治,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兼顾规范秩序与民生关怀。(综合行政执法局)
【工作动态】
高新区2025年度内蒙古自治区产业技术工程化中心推荐认定工作顺利完成。聚焦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6个重点领域,全面涵盖技术研发水平、实验设施条件、专业团队建设、成果转化成效等内容,严格审查把关,最终将中盐吉兰泰氯碱化工有限公司申报的 “高端树脂新材料内蒙古自治区产业技术工程化中心”,推荐至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进入下一步评定环节。(经济发展局)
高新区初步建立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名录。筛选符合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目前已有9家企业入选名录,涉及新材料领域企业6家、节能环保企业2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1家。(经济发展局)
高新区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专用停车场项目顺利竣工并通过验收。项目总投资4735万元,总建筑面积4151.15平方米,硬化面积55873.70平方米。规划建设危险化学品专用停车位170个,并配套建设办公区、灌洗区、维修区等基础设施。(城乡建设局)
高新区智能化平台赋能园区提升应急保障能力。依托大数据平台,投资1048万元开发建设了重大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主要包括安全基础管理、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双重预防机制、特殊作业管理、封闭化管理、敏捷应急响应六大功能模块,于今年5月验收,目前进入实体化运行阶段,已接入涉及重大危险源企业48家、安全监测设施2810个、视频探头793路。(应急管理局)
高新区有序推进停暖即启动“冬病夏治”供热管网改造计划工作。计划9月底前完成包括蒙原小区、恒安佳苑小区、庆华佳苑小区等17个小区更换单元入户管道7公里,以及改造恒正、惠泽山庄、玛拉沁新村3个小区供热二级管网7.8公里。(城乡建设局)
截至6月末高新区登记各类经营主体5758户,同比增加2.69%,注册资本5473243万元,同比增加3.05%。其中,内资企业2020户,注册资本5381187万元;个体工商户3700户,资金数额88079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38户,出资总额3977万元。(政数局)
高新区 示范区巴彦木仁苏木打好动物“防疫针” 筑牢畜牧“安全网”。完成注射口蹄疫疫苗3.62万剂,免疫率达100%;完成养殖户199户的2.4万只羊的布病检测工作,无害化处理染病羊9只,发放布病防控手册、消毒粉和防控包199份。(巴彦木仁苏木)
高新区筑牢夏夜“防护墙” 当好平安“守夜人”。截至目前,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39起,其中,强超强会1起,饮酒后驾驶机动车2起,超载4起,机动车驾驶人及乘车人未系安全带14起,机动车逾期未检1起,骑乘电动车未佩戴头盔14起,骑乘电动车逆行3起。(公安分局)
【重点关注】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2025年护航新型工业化网络安全专项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旨在建立完善工业领域网络安全防护重点企业清单,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安全分类分级管理,面向不少于800家工业企业开展网络安全贯标达标试点,更新不少于100个车联网服务平台的定级备案;深化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评估,推动工业控制产品安全检测认证;组织全国范围新型工业化网络安全政策标准宣贯,推动各地方宣贯工作覆盖属地不少于20%的规上工业企业,切实增强工业领域网络安全意识和保障能力,以高水平网络安全护航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要突出重点管理,提高企业网络安全防护水平。一是推动分类分级扩面提质,梳理建立防护重点企业清单。聚焦原材料工业、装备工业、消费品工业和电子信息制造业等重点行业以及重点工业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和标识解析企业,形成2025年工业领域网络安全防护重点企业清单。指导清单企业落实《工业互联网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办法》。二是聚焦重点企业防护提升,开展网络安全贯标达标试点。面向不少于10个省(区、市)开展贯标达标试点,推动试点企业完成自主定级、定级核查、分级防护、符合性评测、安全整改等“五步走”工作;指导试点企业按照国家标准,分类分级落实相适应的防护要求;鼓励专业机构加强宣标培训、达标评估等全环节服务。三是夯实优势产业安全基础,提升重要车联网平台安全防护能力。地方主管部门督促属地有关企业按照车联网网络安全防护定级备案实施要求,及时更新车联网平台定级结果和备案信息。指导企业定期开展网络安全评测,消除整改潜在风险隐患。《行动方案》明确,要聚焦关键环节,增强工业控制系统产品安全能力。组织开展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评估。落实《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护指南》要求,面向重点行业企业,深化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评估。通过企业自评估、现场核验等方式,指导企业加强在用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能力建设。推动重点工业控制产品网络安全检测认证。发布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安全技术等国家标准;探索开展网络安全检测认证,提升工业控制产品安全水平。此外,《行动方案》还强调,要创新赋能模式,优化工业领域网络安全服务。服务重点产业链企业,统筹开展网络安全赋能工作。支持专业机构开展重要工业控制系统识别以及网络安全现场诊断、风险监测、漏洞修复、通报处置等服务,提升重点产业链网络安全防护水平;地方主管部门加强企业网络安全风险在线监测、点对点威胁通报,发挥基础电信企业作用,帮助企业及时发现消除风险隐患,提升重点产业链网络安全风险防范水平。(中国工信新闻网)
四川印发用地用林用草联动审批工作方案 项目建设审批驶入“快车道”。近日,四川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四川省推动用地用林用草联动审批工作方案》,通过打破部门界限、整合审批资源,着力解决建设项目涉及用地、用林、用草审批多头申请、程序复杂、耗时较长等问题,推动项目审批驶入“快车道”。该方案是四川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举措。改革聚焦项目建设关键环节,将预审与规划选址、农用地转用、临时用地、先行用地四类高频审批情形中涉及的林地许可、草地许可、湿地意见征求、自然保护地准入等事项,统一纳入联动审批范围(国家公园等特定情形待条件成熟后纳入),覆盖省、市、县三级审批及省级审核上报国家事项,旨在实现“流程简、服务优、效率升”。核心举措直击审批痛点:“多件事”变“一件事”,针对农用地转用,推行联合踏勘(一次现场解决土地勘测定界和林草现场查验)、合并公示公告、整合精简重复材料、统一窗口受理、并联系统审批、一次性告知缴费标准,实现“一窗受理、一次踏勘、并联审批”;“多方案”合“一方案”,在临时用地审批中,允许土地复垦方案与林草植被恢复、湿地恢复方案合并编制,审批后由自然资源和林草部门联合监管验收,减轻企业负担;“串联审”改“联合审”,在项目预审与规划选址阶段,林草部门作为固定会审方提前介入,在核发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时同步提出林草湿地及自然保护地准入意见,变事后沟通为源头协同;“重复交”成“不用交”,方案严格遵循“合并同类项、精简重复项”原则,同步发布了覆盖四类审批情形的标准化申请材料清单,减少重复提交。为确保改革实效,方案明确了分阶段推进的思路:首阶段将完成相关工作的全面部署;继而推动实现审批流程的跨部门联动,并配套制定统一规范的工作指引;随后,着力构建起协同高效的保障机制,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制度性成果。最终,相关经验将有序拓展至更广泛的审批服务领域。此项联动审批改革通过系统重塑审批流程,有效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预计将显著缩短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时间,为经营主体松绑减负,为四川省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在高质量发展中“挑起经济大省大梁”提供坚实的自然资源和林草要素保障。目前,四川省自然资源厅、省林草局已成立工作专班,统筹推进改革落地见效。(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