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融媒新闻 > 热点信息

2025年高新区 示范区信息第17期

本 期 要 目


○1—7月高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4%

○1—7月高新区新能源领域投资持续迅猛增长

○高新区扎实抓好项目谋划储备 厚植高质量发展后劲

○高新区金融投资公司“善E融”驼乡智融团队凭借“善E融”产业集群智慧服务平台项目荣获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内蒙古分赛“发展潜力奖”

○高新区S315线K569+903—K667+779段公路养护工程全面开工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布《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云南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实施方案出台


【重点工作】

高新区扎实抓好项目谋划储备 厚植高质量发展后劲。一是深入调研摸实情,把准需求“方向盘”。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等领域,聚焦老旧厂房改造、智能设备更新等情况,深入企业开展“拉网式”摸排,并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走访、数据比对等方式,精准掌握基层发展痛点与项目储备缺口,形成需求清单和潜力台账,确保项目谋划贴合实际、顺应发展。初步储备2026年拟实施项目70个,总投资469.6亿元。二是聚焦重点谋项目,下好争资“先手棋”。紧扣国家及自治区政策导向,结合高新区“十五五”规划前期调研成果,围绕“两重两新”、绿色低碳等领域,谋划储备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高的优质项目。截至目前,已初步筛选2026年争资重点项目14个,总投资超10亿元,涵盖城市地下管网、社会事业等领域。三是强化调度提质效,拧紧落实“责任链”。实行储备项目全周期管理,动态优化前期手续办理进度,协调解决规划选址、用地指标等堵点问题。同时,多部门围绕项目储备、申报流程、责任分工等关键环节协调沟通,同步加强与上级部门对接,精准把握资金投向,提前做好申报材料编制、政策解读等工作,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自治区“盘子”。(经济发展局)

高新区“三实招”高效推进水土保持监管工作。一是强化预防监管,织密责任落实网。聚焦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监理监测、补偿费缴纳等情况,通过现场督查、遥感监管等方式,围绕未批先建、未验先投、未缴纳补偿费等问题开展监督检查;根据违法违规情形,采取约谈、通报、移交、信用惩戒等措施督促整改。截至目前,排查项目80个,针对存在问题的项目已下达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二是强化审批管理,跑出服务加速度。全面实行水土保持区域评估范围内建设项目承诺制管理,入驻项目只需申报水土保持涉水许可承诺书,即来即办、现场办结;同步升级重点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审批服务,采取帮办代办、绿色通道等措施,支持重大项目尽早落地实施。目前,督促完成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的项目19个、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的项目13个。三是强化规费清缴,夯实资金保障线。梳理历年应缴未缴项目,建立欠费项目清单,采取现场检查、电话催缴、约谈提醒等方式督促缴纳,确保应缴尽缴。针对欠费数额较大、缴费困难的企业,多部门联合进行当面催缴和政策解读;对拒不缴纳补偿费的企业依法查处。目前,已督促37个项目缴纳补偿费7761.1365万元,征收额创新高。(乡村振兴办)


【工作动态】

高新区金融投资公司“善E融”驼乡智融团队凭借“善E融”产业集群智慧服务平台项目荣获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内蒙古分赛“发展潜力奖”。“善E融”产业集群智慧服务平台立足全盟特色产业生态,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技术打造的集产业信用画像、智能风控建模、供应链金融撮合、政策精准匹配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通过打通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数据—信用—资金”高效转化,有效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助力区域产业集群数字化、智能化升级。(金融投资公司)

高新区S315线K569+903—K667+779段公路养护工程全面开工。总投资1.09亿元,实施公路养护97公里、新建公路养护站1座,聚焦路面破损、路基沉降、排水不畅等问题,分路段、分批次进行道路加铺结构层、路面铣刨重铺、路基加固等工作,计划工程于2026年7月末完工。(示范区能源交通局)

高新区黄河流域生态旅游警务联勤工作站挂牌成立。旨在进一步夯实公安分局与行管部门的合作基础,打破部门沟通壁垒,让跨领域协作更高效;明确行刑衔接流程、细化信息共享标准,解决生态保护“多头管理、管不到位”的协作痛点,形成闭环工作体系。(党群服务中心)

高新区完善道路标线施划 优化群众出行环境。总施划面积4800平方米,覆盖多条主要道路,采用热熔标线技术,更具耐磨性、反光性和耐久性。(市政和金融服务中心)

内蒙古灵圣作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75000吨甲基亚膦酸二乙酯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通过自主验收。水土保持方案确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12.12公顷,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148.13万元,水土保持补偿费20.61万元。(乡村振兴办)


【重点关注】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布《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以优化业务准入为关键牵引,致力于丰富应用场景、培育技术产业、优化资源供给、提升治理能力,充分释放我国卫星通信产业的发展潜力,加快构建规范有序、协同发展、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产业格局,巩固并提升我国信息通信业的竞争优势与领先地位。市场开放方面,《指导意见》提出有序扩大市场准入,支持低轨卫星互联网加快发展。加快卫星互联网系统建设和应用服务,推动其实现高质量发展。针对低轨卫星通信应用,适时开展商用试验,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宽带网络覆盖,为各类用户提供高速卫星互联网服务,持续拓展多样化应用场景。应急通信领域,优先满足国家应急通信需求,综合利用天通、高通量卫星、北斗短报文、卫星互联网、卫星物联网等卫星通信资源,为应急处置提供统一调度、高效供给和融合应用的卫星通信服务保障。同时,鼓励通过高通量卫星、低轨卫星互联网等方式,为偏远地区、边疆地区和地形气候复杂地区等提供多样化网络接入服务,提高我国网络覆盖水平,降低覆盖成本,助力电信普遍服务,推进数字惠民,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电信资源供给方面,《指导意见》提出科学规划卫星通信码号资源。持续跟踪产业发展态势,面向专用终端科学规划卫星通信专用号段,支持卫星互联网、卫星物联网等新业态高质量发展。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面向手机终端创新“不换卡不换号”模式,深入挖掘存量号码使用潜力,支持开展手机直连卫星应用,促进卫星通信与地面移动通信深度融合。此外,还支持企业申请卫星通信国际码号,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指导意见》同时加强监管。进一步优化市场准入、设备进网等许可审批工作,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构建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卫星通信市场体系。指导督促企业依法履行国家安全主体责任,在相关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中同步规划、建设、运行安全技术措施,落实通信网络安全防护、数据分类分级保护等要求,加强用户实名制管理,做好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相关技术保障措施。《指导意见》还明确了总体目标:到2030年,卫星通信管理制度及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各类经营主体创新活力充分迸发,基础设施、产业供给、技术标准、国际合作等综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手机直连卫星等新模式新业态规模应用,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推动卫星通信充分融入新发展格局,有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的设定,为我国卫星通信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人民网)

云南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实施方案出台。《实施方案》承接国家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要求,结合云南省新能源建设和产业培育的实际,主要明确以下内容:一是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二是建立场外差价结算机制,机制电价高于或低于市场交易均价的部分,由全体工商业用户分摊分享。三是以2025年6月1日为界,区分存量增量项目分类施策,存量项目与现行政策妥善衔接,增量项目机制电价通过竞价形成。四是明确部门分工、政策衔接、信息披露、跟踪评估等保障措施。《实施方案》明确,存量项目延续此前出台的电价政策。为促进新能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云南自2023年起率先建立价格退坡与市场疏导相结合的差价结算机制,在推动集中式新能源全面入市基础上,确定一定电量比例执行燃煤基准价,其余电量执行清洁能源市场交易均价,执行燃煤基准价的电量比例结合成本下降幅度逐步退坡,价差补偿资金向全体工商业用户分摊。上述电价政策符合国家改革方向,存量项目继续执行。《实施方案》规定,增量项目全面落实国家改革要求,通过合理确定机制电量规模和竞价上下限,组织增量项目自愿竞价形成机制电价,对纳入机制的项目电量在执行期限内实行差价结算。机制电量规模和竞价上下限的确定既注重稳定新能源发展预期,也注重保障工商业用户用电价格水平基本稳定,后续还将结合市场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完善相关政策规定,支持云南省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同时,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同步研究制定了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衔接细则、新能源竞价细则及结算细则等3个配套细则,明确了新能源项目入市参与电能量交易、增量新能源项目参与竞价、电网企业依据竞价结果开展差价结算等具体事宜,推动国家改革要求从政策文件到实际操作的落地。(昆明日报)

通讯员: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