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公报 > 高新区 > 2021年第一期 > 政务信息
索引号: 81152921MC3696545Y/2021-00042 发布机构: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政务信息
发文字号: 成文时间: 2021-01-24
公文时效:

2021年高新区信息第2期

【部门工作亮点】

市场监管局聚集重点 重拳出击 助力“衣食住行”领域市场安全整治取得成效。一是以白酒、食用植物油、保健食品和高氟砖茶等食品市场领域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主要围绕食品生产环节、流通环节、餐饮环节,重点开展校园食品、农村牧区食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用农产品、白酒、冷链食品和大型群众性活动食品安全等多项专项整治工作,并配合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组织实施“滚动式”检查工作,通过建立问题台账、明确责任主体、强化整改落实,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持续提升“食”领域专项整治工作水平。年内,高新区范围内未发生系统性、区域性、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二是以服装鞋帽、防护口罩等市场领域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让老百姓“穿”得称心。通过组织开展服装市场专项整治、口罩等防护用品集中整治及强化产品质量监督抽检,继续巩固“衣”领域市场整治成果。三是以商品房销售、物业服务和建材产品市场领域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让老百姓“住”得舒心。通过集中开展重点工业产品安全检查、电梯维保单位等特种设备专项检查和建材产品质量专项检查及抽检,进一步深化“住”领域整治工作。四是以质量、计量器具等市场领域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让老百姓“行”得安心。通过开展生产流通领域产品质量、计量器具专项监督检查,不断强化“行”领域市场整治工作。五是不断强化网络市场监管。通过开展集体聚餐餐饮单位集体约谈、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备案登记,加强网络非法交易野生动物及制品监管工作及加强互联网广告监管,不断完善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1569人次,检查市场主体725户次,立案10起,结案8起,罚没款合计3.0109万元。2020年共受理消费投诉46件,已处理完成46件。在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共抽检117批次产品,其中“食领域”涉及食品相关产品等79个批次;“衣领域”涉及服装等9个批次;“行领域”涉及柴油等24个批次;“住领域”涉及散煤等5个批次。(市场监管局)

审计局“四个方面”完成2020年第四季度优化营商环境情况审计。一是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2020年高新区和示范区通过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核销、审价核减、调解、协商等方式,对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全部清偿。二是压缩项目环评审批时间。对照《建设项目环评保护条例》规定,高新区环境影响报告书和报告表办理时限已压缩至15个工作日,超额完成了项目环评审批时间压缩至法定时限一半的任务。三是提升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严格落实“三集中、三到位”工作要求,对18个部门247项行政审批事项采取了集中进驻的方式,提升政务大厅“一站式”服务功能,实现了“应进必进”。四是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理率情况方面。着力打造“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推进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通过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认领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截至2020年末,累计认领服务事项278项,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8.2%。(审计局)

【简讯】

2020年12月阿拉善高新区重点监控的41种工业产品价格涨势再度趋强。2020年12月份,阿拉善高新区重点监控的41种工业产品价格环比上涨17种、下降6种、持平18种;同比上涨23种、下降14种、持平4种,其中,液化天然气、焦炭、乙基氯化物、硅锰、电石、液氨等产品价格相对上涨。液化天然气价格为6800元/吨,环比增长78.95%,同比增长106.06%;焦炭价格2000元/吨,环比增长11.11%,同比增长29.03%;乙基氯化物价格为17900元/吨,环比增长12.58%,同比增长11.88%;硅锰价格为6800元/吨,环比增长12.4%,同比增长11.48%;电石价格为3850元/吨,环比增长18.57%,同比增长42.43%;液氨价格为3000元/吨,环比增长7.14%,同比增长30.43%。(工信局)
2020年阿拉善高新区焦炭价格震荡呈现“W”型走势。2020年焦炭价格震荡为主,大致呈现“W”型走势。一季度整体呈下跌势,二季度整体呈上涨势,三季度开始呈现下降趋势,8月开始一路上行直至年末。阿拉善高新区焦炭年初价格为1550元/吨,3月底降至1300元/吨,6月底回涨至1600元/吨,7月又降至1450元/吨,8月开始回涨到年末,价格为2000元/吨。2020年焦炭市场一季度整体下行为主,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季度生产、交通等各环节受限,焦炭相关的矿企、焦化企业、钢厂的开工率普遍偏低,供需双弱的情况下,价格下行为主。二季度,随着国内生产、运输、经营等情况陆续好转,矿端产能逐步恢复,供应好转,焦炭期货先跌后涨,进一步利好现货市场心态;下游钢厂开工陆续恢复,对焦炭需求较好。三季度初始,在7月进行三轮提降,累计下调150元/吨;虽然钢铁开工依旧维持高位,对焦炭需求较好,但钢厂焦炭库存维持在中高位,按需采购为主,焦化企业库存较上月增多,钢焦企业博弈情绪较浓,下游钢厂抵制高价焦炭。8月焦炭市场再次提涨,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对焦炭采购价上调50元/吨,国内主要焦炭市场跟涨;下游钢厂开工依旧维持高位,利润回升,销售较好,对焦炭需求旺盛,钢厂补货带动价格上行。由于各地去产能政策多数截止日期均在2020年12月31日,尤其是下半年主产区去产能政策执行力度较大,新增产能开工率完全提升又需要时间,因此进入四季度以来焦炭市场一直面临着供应紧张的局面。在焦炭库存持续低位的情况下,四季度焦炭一直处于卖方市场,加之临近春节部分钢厂有节前备货需求,河北等地外运受限等因素影响,2021年伊始焦炭第十二轮提涨落地。(工信局)

高新区高新新材料产业园项目采购、施工承包合同签约总金额达35亿元。1月12日,阿拉善盟沪蒙能源实业有限公司、阿拉善盟东海新能源实业有限公司在高新区举行高新新材料产业园项目采购、施工总承包合同签约仪式,同中国化学赛鼎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等9家公司分别签订了高新新材料产业园项目采购、施工总承包和分包合同,签约总金额达35亿元。高新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位于高新区巴音敖包工业园区,预计总投资220亿元,分三期建设重介选煤、煤焦化、甲醇、烯烃、LNG、焦油深加工、活性炭、针状焦、苯加氢项目及其配套的环保、安全、消防等设施。一期项目预计2021年年底建成投产,全部规划项目预计2025年建成投产。项目建成后,可实现现代跨越式煤焦化示范升级,全封闭储煤、储焦,进一步推进高新区煤化工、盐化工产业链纵横循环经济布局。(发改局、融媒体中心)

先进金属材料中试研发基地落户高新区。研发基地主要生产高性能、高耐磨、抗冲击、耐疲劳、抗拉伸、超低碳化工用的特钢材料,致力解决国家“卡脖子”技术、关键材料研发等问题,并承接国家重点院校及实验室小试进而实现中试,达到小批量生产。(基层党建办)

阿拉善高新区2020年办件量突破17万件。2020年,高新区全年办件量达到174919件,其中,审批事项3519件,其他服务事项21993件,税款征收及收缴水电费等日常业务149407件。总办件量较上年同比增长28%,按时办结率100%。(行政审批服务局)

阿拉善高新区2020年共办结社会事务类行政许可事项428件。2020年,阿拉善高新区共办结社会事务类行政许可事项428件。其中,共办理食品经营许可298件(新办196件,变更45件,注销57件);公共场所卫生许可90件(新办53件,变更9件,延续13件,补证2件,注销13件);食品小作坊登记事项7件;娱乐经营许可7件(新办3件,变更1件,延续1件,注销2件);民办学校设置审批17件(新办3件,变更2件,年检12件);医疗机构办件7件(延续1件,校验4件,注销2件);民办非企业单位成立登记1件,三孩及三孩以上再生育审批1件。各类办件均做到按时办结,群众满意度100%。(行政审批服务局)

阿拉善高新区、乌兰布和示范区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高新区、乌兰布和示范区采购的第一批150人次的新冠病毒疫苗到位,优先对一线医护人员、冷链物品从业人员、外卖人员等重点人群进行疫苗接种,其他人群也将陆续安排接种。高新区、乌兰布和示范区第一批重点人群有意愿接种疫苗人数为1369人。(融媒体中心、社会事务局)

1月10日,阿拉善高新区公安分局隆重举办了中国人民警察节系列庆祝活动。(融媒体中心、公安分局)

阿拉善高新区企业积极参与2020年“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行动。截止目前,高新区共有14家企业参与“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 有11家企业的12种产品标准自我声明通过比对国际标准,通过企业数量全盟排在前列,主要涉及煤化工、精细化工、新能源、建材等领域。(市场监管局)

【重点关注】

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 到2023年工业企业及设备上云数量比2020年翻一番。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并提出,《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印发以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成效显著,2018—2020年起步期的行动计划全部完成,部分重点任务和工程超预期,网络基础、平台中枢、数据要素、安全保障作用进一步显现。2021—2023年是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快速成长期。同时,《行动计划》指出,到2023年,我国工业企业及设备上云数量比2020年翻一番。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3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量质并进,新模式、新业态大范围推广,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新型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融合应用成效进一步彰显、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生态进一步健全、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行动计划》明确将开展网络体系强基行动、标识解析增强行动、平台体系壮大行动、数据汇聚赋能行动、新型模式培育行动、融通应用深化行动、关键标准建设行动、技术能力提升行动、产业协同发展行动、安全保障强化行动、开放合作深化行动11项重点任务。 《行动计划》提到多项重点目标任务,包括到2023年,打造50个企业内网改造建设标杆,高质量外网基本覆盖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成8个“5G+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国家顶级节点具备标识、域名、区块链等综合服务能力,标识注册总量超过150亿,日均解析量达到千万次量级;工业企业及设备上云数量比2020年翻一番,打造3~5家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型工业互联网平台、70个行业区域特色平台、一批特定技术领域专业型平台;基本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20个区域级分中心和10个行业级分中心,建设高质量的工业微服务和工业APP资源池,工业APP数量达到50万个;面向垂直细分行业,形成100个左右新模式应用试点示范,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和应用场景,实现在200家以上工业企业复制推广等。(中国工信产业网)

【他山之石】

成都高新区全国首批试点开展“金熊猫创新积分”制。科技部日前提出试点推广企业创新积分制。成都高新区作为火炬中心首批13家试点国家高新区之一,获批在全国率先试点开展“金熊猫创新积分”工作。精准画像 5大一级指标筛选科技型企业。此次试点拟针对企业总部工商注册登记在成都高新区内,在税务部门有研发加计扣除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雏鹰企业、瞪羚企业以及含有创新平台的企业等。其评价指标体系借鉴了火炬中心建立的量化积分指标体系,加入成都高新区三大主导产业指标,重点突出企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及成长潜力,主要包含技术创新指标、成长经营指标、行业特色自选指标、辅助加分指标、辅助扣分指标5大一级指标和46个二级指标。具体来看,第一类是技术创新指标,包括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研发人员占比、知识产权数量、技术合同成交额等10个指标;第二类是成长经营指标,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增长率等8个指标;第三类是行业特色自选指标,包括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经济三大主导产业,根据企业细分领域填报;第四类是辅助指标加分指标,包括企业承担科技计划项目、人才计划、创新平台建设、获得科技奖励等方面的10个指标;第五类是辅助指标扣分指标,包括税收处罚、诉讼、安全生产等方面的8个指标。精准助力“金熊猫创新积分”激活创新动能。此次试点工作将有效撬动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本的精准支持,摸索出一套适用于成都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特色模式。此外,上年度“金熊猫创新积分”评价结果靠前的企业,还可获推荐参选成都高新区年度科技创新50强企业。其中符合条件的企业还可推荐企业人才享受成都高新区相关人才政策。2020年以来,成都高新区已出台《关于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研发投入、科技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标准制定、境内外研发机构等方面,出台了相应政策。(人民网)

安徽持续优化税收营商“软环境”。2020年在依法依规组织税费收入的同时,不折不扣落实好国家出台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坚决不收“过头税费”,通过大数据兜住风险防控的底线,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2020年1月至11月全省累计新增减税降费622.5亿元,预计全年新增减税降费逾670亿元。在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方面,2020年将省电子税务局与省政务服务网对接联调,实现两大系统用户的统一认证与事项对接,方便纳税人快速办理涉税事项;推出线上包保服务,试点税企互联直通平台,推行“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事项拓展至410个,主要涉税事项网上办理率提高至96%。推出企业开办“一日办结”,实施财产行为税合并纳税申报,上线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年度纳税次数压减至6次,报送资料精简近50%,取消涉税证明76项。同时,升级扩围“税融通”,将“银税互动”受惠企业范围由纳税信用A级、B级扩大至M级,实现省级银行合作全覆盖,全年帮助3万多户中小微企业获得纳税信用贷款超400亿元,受益企业户数、贷款规模均翻一番、创历史新高。2020年与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上线“供应链对接平台”,利用增值税发票数据,为1984户原材料短缺企业匹配供应商3.76万户,其中促成皖鄂企业成交额居全国第一。稳妥推进各项税费改革。平稳完成个人所得税首次年度汇算清缴,在全国率先建立资源税地方配套征管制度。稳步落实增值税发票电子化改革试点,开出全省首张增值税专用电子发票。推动养老保险实现省级统筹,如期完成4个非税收入项目征管职责划转。  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方面,省税务局落实税收“16+10”措施,牵头完成纳税信用共用共认等5项重点任务,联合出台税务轻微违法“首违不罚”、申报发票类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和“最多跑一次”3类清单。(安徽日报)


编辑:
信息来源:综合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