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末端处罚”转向“前端服务”,营造行政执法新气象
- 发布日期:2024-04-30 11:30
- 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诚信建设工程,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乌兰布和生态沙产业示范区着力营造“信用+执法监管”良好氛围,实行执法前置服务,将执法重心前移,变“末端处罚”为“前端服务”,普法在前、提醒在前、检查在前、交底在前,实现服务更优质、执法更高效、效果更明显,营造行政执法新气象。
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载体。动员全体党员发挥志愿服务精神,发挥暖心服务小分队作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内关怀慰问、社区治理、党员承诺践诺等工作,践行为民服务的初心,深化以学促干成果转换。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材料、网络媒体等多种形式,向辖区企业、居民群众公开职能职责,宣传相关法律法规,零距离与群众深入互动交流,倡导群众积极参与诚信建设工程,动员群众竞聘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不断营造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环境。
坚持创新执法管理模式为动力。为从源头减少违法,转变执法理念和方式,通过“黄色提醒、红色警示、白色行政处罚”的“三色”执法模式,将单一的“事后执法”变成“规范在先,处罚在后”,坚持了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有效破解执法难、群众理解度不高、执法冲突较多的难题,做到依法执法,确保执法更有效。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进跨部门联合检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减少干扰、为企减负”工作目标,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执法环境。通过“温馨提示”更好的树立了文明执法新形象,体现了新形势下行政执法的人性化,使行政相对人充分了解各项法律法规,并给予他们充分的整改时间。
坚持“法律七进”深耕细作为抓手。结合“法律七进”,以精准普法等具体举措,不断创新指导形式和内容。将行政执法涉及领域的法律规章制成宣传手册,将易产生违法行为的风险点作为典型案例,通过法律知识进企业、进商铺、进社区等“送法上门”活动,将普法贯穿到服务、监管、执法全过程,注重普法走在执法前,实现执法与普法深度融合的良性互动。
探索行政执法工作与诚信建设工作之间的结合点和着力点,探索执法前置服务工作机制,“事前”积极主动作为助企纾困,以行政执法监督实效助推诚信建设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