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区动态】阿拉善高新区、乌兰布和示范区“十四五”期间民生底色更厚重 社会事业续写新篇章
- 发布日期:2025-05-14 10:45
- 浏览次数:
十四五期间,阿拉善高新区、乌兰布和示范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统筹推进教育体育、文化旅游、民生保障等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群众幸福感成色更足。
教育体育齐发力,托起未来新希望。在教育托育领域,全盟唯一公办0-3岁托育服务资质幼儿园建成投用,新增学位1600个、托育学位160个,率先实现学前教育普惠率、普惠园覆盖率“双100%”“幼有所育”基础更加坚实;体育设施建设同步升级,那达慕体育公园提升改造全新亮相,7人制足球场、极限运动场地、儿童户外活动广场等10类运动空间串联成网,集运动健身、亲子游乐、市民休闲等功能于一体,成为全民健身“首选地”与城市形象“新地标”;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深入实施,集团化办学、合作办学模式破题见效,全年“请进来”专业团队指导173人次,“走出去”教研研学15批次,1700余名教师通过集中培训实现能力进阶,优质教育资源辐射效应不断扩大。
文旅融合催生新业态,创新赋能激发新活力。在文旅融合的时代浪潮下,阿拉善高新区积极探索创新路径,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数字化为引擎,全力构建文旅发展新格局。投资 1000 万元打造的高新区电影院,占地面积 1560㎡,可同时容纳 400 名观众观影。影院引入先进的科学管理体系,实现规范运营,借助数字化技术打造高品位观影体验,不仅填补了区域文化设施空白,更成为满足两区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阵地。与此同时,总投资180万元的中央公园“百姓大舞台”完成升级改造,这里常态化举办消夏晚会、文化展演、露天电影放映等活动,为居民提供了集休闲娱乐、文化交流于一体的优质场所,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尽享文化盛宴。线上线下协同发力,成为激活文旅新动能的关键密钥。依托“文旅+直播”创新模式,乌兰布和穿越之门迅速崛起为现象级网红打卡地。“大秦军陕团”抖音账号发布的相关视频单条点击量突破1亿次、点赞超50万,“一腚红”坦克500话题更是在全网引发热烈讨论,吸引众多知名车手、网红达人慕名前来打卡体验。通过数字平台的传播,沙漠越野文化以破竹之势触达全国受众,让阿拉善的独特魅力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在线下,持续扩容文旅赛事矩阵,以赛为媒,打造文旅新名片。5・19 中国旅游日、全国自驾露营旅游发展大会等大型活动接连举办,擦亮“畅玩乌兰布和”品牌;国际商学院沙漠友谊赛、“阿诺达杯”“沙蜥杯”等系列越野赛事轮番上演,形成“月月有赛事”的火热氛围。赛事的举办不仅丰富了游客的体验,更带动了文旅消费升级。2024 年“十一”假期,景区直接收入突破100万元,在游客接待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旅游舆情却呈现“逆向下降”的良好态势,文旅服务品质实现质的提升。
民生保障再加码,幸福底线筑更牢。医疗服务体系迭代升级,高新区综合医院引入64排CT、奥林巴斯电子胃肠镜等先进设备,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等三甲医院建立深度合作,常态化专家坐诊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诊疗。公共卫生服务网越织越密,8支家庭医生团队精准对接8个嘎查、2个社区,14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免费全覆盖。托育服务再提质效,第三幼儿园“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与北京优质资源签约共建,“5分钟托育圈”加速成型,“小托育”托起“大民生”的图景逐步显现。社会救助力度持续加大,2021—2025年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及护理补贴标准稳步提升,其中城市低保增至1055元/人/月,农牧区特困人员救助标准达2096元/月,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更有力保障。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景点游”到“深度体验”,从“病有所医” 到“弱有众扶”,一系列暖民心、惠民生举措落地生根,绘就出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图景,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温暖而坚实的民生力量。